消费者有哪些维权渠道?
消协调解、投诉和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★★★,这几种维权渠道比较看,调解制度和投诉制度维权成本最低,效果也更快。近几年,国务院办公厅推动以12345一个号码对外提供便民利企服务,各地的12345热线都可以接收消费维权诉求,并会根据不同业务领域分派到相应行政部门处理★★★,消费维权更加高效★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★★,有关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,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;投诉受理后,应在60日内完成调解工作。当然★,有些行政部门也有自己的投诉举报平台★★★,比如,市场监管部门有全国12315平台等,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寻求这些部门的帮助。
如果消费者不满意投诉处理结果★,也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、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请求★★★。如果发现存在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行为,省级以上消协也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。当然,消费者自身也享有对经营者批评监督的权利,这些维权措施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消费者向电商平台投诉平台内经营者或给出差评后★★★,平台应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,不得向商家披露,避免消费者人身权益被商家所侵害。消费者给出的差评等真实评价,包括平台★、平台内经营者在内的主体都不得违法删除。消费者的评价权既属于维权方式,也将起到消费警示和信用监管的效果★★★。
生活中,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★★,应该如何维权★?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介绍,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★,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,★★,分别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、请求消协或其他组织调解解决、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★★、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提请仲裁机构提起仲裁。
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协商一般是作为维权程序的开始,协商的基础是法律赋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★★★,比如,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制度★★★、★★“三包”制度★、产品责任制度等。一旦无法与经营者达成一致,消费者则可以开启相互并行的维权途径★★★。